蝙蝠與病毒-蝠虎生風 01

animals g2688e269f 1280 蝙蝠與病毒 範模師 Fun Most Care 範模師Fun Most Care 蝙蝠與病毒-蝠虎生風 01 蝙蝠與病毒 範模師 Fun Most Care

想到哺乳動物你會想到什麼?大多數人的答案是貓熊、獅子、狐猴、海豚甚至是鴨嘴獸等等,但是第一個出現在你腦海的會是長的又黑又可怕的蝙蝠嗎? 

蝙蝠與吸血鬼的連結

在人類文明中,蝙蝠一直被視為「黑暗與死亡」的象徵,許多電影題材像是德古拉就是以蝙蝠為參考所構思出的。為何蝙蝠與吸血鬼會扯上關連?原因是分類學家依據體型將蝙蝠粗分為兩個亞目:大翼手亞目和小翼手亞目,前者體形較大,多以水果為食,如狐蝠(翼展可達90釐米);後者體形較小,不但食蟲還有食肉和血。加上蝙蝠為夜行動物,多於夜間出沒,因此蝙蝠便與吸血鬼有了連結。 

蝙蝠與病毒的種類

雖然不討喜,蝙蝠卻與人類社會息息相關: 蝙蝠為許多病毒的中間宿主(secondary host),病毒像是伊波拉、馬爾堡、尼帕、SARS病毒都能在蝙蝠身上生存。另外有5種冠狀病毒 (如下表格所示),也是以蝙蝠為帶原物種。中間宿主的意思就是指寄生的物種 (這裡可以想成是病毒)透過中間宿主 (蝙蝠) 為媒介,將自己送到最終宿主(人)。 

種類 病毒 
高頭蝠 冠狀病毒512 
摺翅蝠 冠狀病毒1A 
蹄鼻蝠 冠狀病毒HKU2(類SARS冠狀病毒) 
家蝠 冠狀病毒HKU5 
棕蝠 類MERS冠狀病毒 

蝙蝠與病毒共存的原因

令人訝異的是,身為多種病毒的攜帶者,蝙蝠似乎絲毫不受影響而能繼續延續種族。人類為了更了解其中的機制,做了研究發現關鍵在於蝙蝠的基因、免疫系統以及體溫,這三大關鍵使牠們能夠和特別凶猛的病毒和平共存。 

蝙蝠與病毒共存的原因 蝙蝠與病毒 範模師 Fun Most Care 範模師Fun Most Care 蝙蝠與病毒-蝠虎生風 01 蝙蝠與病毒 範模師 Fun Most Care
蝙蝠與病毒共存的原因 (background image from pixabay.com)

從蝙蝠的基因分析發現蝙蝠有修復DNA、抑制癌症、能夠修改基因使之不易發病等特色。其次,蝙蝠缺乏PYHIN 基因。PYHIN 能夠偵測外源的DNA,像是病毒DNA,一偵測到外源DNA,PYHIN基因將誘發第一型干擾素(Type I Interferon),第一型干擾素接者誘發一連串的免疫反應。由於某些過度的免疫反應是造成人類感染病毒後死亡的原因,因此推測 PYHIN基因的缺乏是蝙蝠與病毒共存的一大原因。 

另一方面,因為飛行需要花費許多能量,蝙蝠的體溫遠高於其他哺乳動物,飛行時體溫可以達攝氏40度。幸運的是部分病毒無法耐高溫,也就無法有效的增長而致病。 

還有一說蝙蝠因為飛行時的高溫與休息時的低溫,使得病毒得以在蝙蝠體內演化出更具適應與生存力的病毒。加上蝙蝠可說是非常長壽的哺乳類,若以等體型換算,壽命為其他哺乳類的3倍以上,且19 種比人長壽的哺乳類物種有18種為蝙蝠。因此病毒得以在蝙蝠族群中世世代代永流傳。 

蝙蝠與病毒和人類的關聯

雖然聽起來蝙蝠像是罪大惡極的物種,蝙蝠卻被汙名化了。縱使蝙蝠帶了許多病毒,但會傳播給人類的只有3種,其中有一種是狂犬病病毒(Rabies virus)。但是多數統計也發現狂犬病毒多由犬隻感染人類的。 

近年COVID-19在全球造成恐慌,回頭想想,人類開墾使我們與蝙蝠接觸增加,也加速了病毒的傳播,也許我們更應該與動物保持距離,不過度開墾與侵占動物棲息地才能維持生態與物種的平衡,也更能抑制疾病的傳播。 

參考資料: 

Cui, J., F. Li and Z. L. Shi (2019). “Origin and evolution of pathogenic coronaviruses.” Nat Rev Microbiol 17(3): 181-192. 🔗

誰先惹上牠的 – 蝙蝠與病毒的共存-國家實驗研究院 🔗

封面圖片來自 pixabay.com 🔗

發佈留言

This site uses cookies to offer you a better browsing experience. By browsing this website,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