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今,人工智能(Artificial Intelligence, AI) 已被廣泛應用,過去想不到的任務如今多可仰賴人工智能幫我們達成,舉凡醫療、交通、經濟等產業多可看到人工智能的蹤影。
人工智能經過感知、學習、推理與校正,執行複雜且繁瑣的工作,協助人類突破限制,跨出過去的研究與應用疆界。在眾多人工智能中,最成熟也是時常被拿來使用的是出自Amazon的土耳其機器人(Amazon Mechanical Turk, MTurk)。
起源
土耳其機器人是18世紀晚期的一個自動下棋裝置,因為其外觀身有如穿土耳其長袍,頭上戴著頭巾的傳統東方巫師,因而得名。它是由奧地利的Wolfgang von Kempelen為取悅Maria Theresia大公而發明的,據說可以擊敗人類棋手。拿破崙和富蘭克林等人都不是他的對手。最著名的特技乃是「騎士巡邏,Knight’s tour」,是指在按照西洋棋中騎士的規定走法走遍整個棋盤的每一個方格,而且每個網格只能夠經過一次。
但後來被證明是一場騙局,實際上是讓一名棋藝高超的人類棋手隱藏在裡面操作機器下棋。
Kempelen死後其兒子把機器人賣給Johann Nepomuk Maelzel。Maelzel帶著機器巡邏遍及歐洲及美洲大陸,包含義大利米蘭、英國、美國紐約以及古巴哈瓦那等。Maelzel死後,機器人分別流入約翰·奧爾、米切爾等人手裡。最後,機器人輾轉落入了查爾斯·威爾森·皮爾的中國博物館,並在博物館一場意外的大火中被燒毀。
應用
土耳其機器人最早的應用出自Amazon。Amazon中一位叫Venky Harinarayan的經理於2005年想出了一個「人機混合的計算部署」,顧名思義透過人機器與人類合作達成目標。例如,過往網路上的圖片說明需要人手來撰寫,如今改由人工智能來撰寫,再由人手核實。也就是說,重複性高、複雜性較低的工作可以藉由機器先替人類完成,後續複雜工作再交還回人手。
土耳其機器人會把任務分解成小單位或稱子任務,然後分配給一個工人網絡執行後續工作。其中,被分配到工作的這群人被稱之為「Turker」。

這項發明的優點包括: 效率、彈性的增加以及成本的減少。除了Amazon,其他大型的科技公司如Google、Twitter等,也建立了一群機械人,從事審核新聞資訊、評價產品、測試新軟體等的工作內容。

「Turker」分布各地,大部分的美國Turker是女性,而大部分的印度Turker則是男性。每月活躍的Turker大約有1.5萬至2萬人,工時從短短幾分鐘到每日24小時不等。然而,大部分Turker的時薪低於美國聯邦最低工資。
隱憂
雖然AI的應用增加人類的工作效能,使人類能從事更有意義的工作,刷新了人們的工作型態,卻也造成員工上下班時間的模糊化。另外,更促使大型企業將工作外包給低勞力成本的勞動國家,使世界貧富差距擴大。猶如前所訴,大部分Turker的時薪低於美國聯邦最低工資,這勞動者沒有穩定收入與事業發展前景,生活更缺乏保障。這些都是人類科技發展背後的犧牲,種種衍伸議題值得政府在規劃國家政策時,好好深思。
衍伸閱讀
更多關於MTurk工人的分析可參考下文:
Stone, A. A., M. Walentynowicz, S. Schneider, D. U. Junghaenel and C. K. Wen (2019). “MTurk Participants Have Substantially Lower Evaluative Subjective Well-Being Than Other Survey Participants.” Comput Human Behav 94: 1-8.
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mc/articles/PMC6417833/
參考資料:
- Untold History of AI: When Charles Babbage Played Chess With the Original Mechanical Turk The famed 19th-century engineer may have been inspired by an early example of AI chicanery and hype. OSCAR SCHWARTZ. 18 MAR 2019https://spectrum.ieee.org/untold-history-of-ai-charles-babbage-and-the-turk
- Amazon: https://www.mturk.com/
- BBC News
- Pubmed
- Cover image is from pixabay.com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