干癣-Psoriasis介绍
有鉴于现代人皮肤疾病的盛行,今天想来跟大家介绍与皮肤相关的疾病之一-干癣。一般人听到这个名词可能很陌生,但是不用担心,今天就来说明给大家听。
干癣属于慢性皮肤病,症状以红色斑块合并银屑最常见,因此又叫「银屑病」。不同的干癣依照型态与症状可细分为滴状干癣、红皮型干癣、脓包性干癣以及慢性斑块型干癣。临床中以慢性斑块型干癣为大宗,约占了80%。
其中,干癣属于自体免疫性疾病,是不会传染的。另外,慢性皮肤炎患者是干癣的高危险族群,且干癣病患中有2.5成族群会合并形成干癣关节炎。
流行病学
干癣的病患年纪分布很广,老少皆有可能发生,其中好发族群以30-39岁及50-69岁为大宗。性别分布男女好发率几乎相同,无性别上明显差异。
盛行率的统计成人约0.5-11.4%,儿童约0-1.4%罹患干癣。还有统计显示距离赤道越远,盛行率越高。在台湾则是每十万人有30.3个人会患病(约0.03%),有逐年增高的趋势。此趋势可能与诊断方式的改变与进步相关。目前以PASI score为诊断依据,分数小于3为轻度,大于10为重度。
疾病机转与致病原因
由于干癣症状为表皮明显的增生与脱屑,因此早期认为干癣与「表皮细胞代谢增生的异常」相关。如今,因为医疗诊断技术的进步,发现干癣是因为「免疫反应异常活跃」,或者是有「特殊抗原不断活化免疫反应」,导致皮肤不正常发炎所造成。
先天性的干癣与PSORS1、HLA-Cw6基因相关。另外,与维生素D浓度低下、压力、饮酒、抽烟、药物使用等等也与后天性干癣息息相关。
治疗
干癣的治疗包含光照治疗、药物及全身性治疗。
- 光照治疗
光照治疗是运用UV光去做治疗,UV光能减缓皮肤角质化及诱导T细胞凋亡。常用的UV光治疗包含Narrow UVB、Broad UVB、PUVA。Narrow UVB是现今最常使用,也是效果最好,副作用最低者。Broad UVB则是比较少使用,因多被前面叙述Narrow UVB所取代。PUVA则是Psoralen(补骨脂素,一种感光药物)加上UVA的治疗,此组合能量低、好时长。
- 药物及全身性治疗
药物及全身性治疗治疗包含外用类固醇、维生素D衍生物、A酸、保湿剂、焦油及生物制剂等,其中生物制剂适合中重度患者使用。
下表作了生物制剂药物种类及机转的简单整理。(生物制剂多为细胞免疫传讯因子抑制剂)
| 机转 | TNF-α抑制剂 | IL-23抑制剂 | IL-17抑制剂 |
| 药物 | Etanercept Infliximab Adalimumab Certolizumab | Ustekinumab Guselkumab Tildrakizumab Risankimumab | Secukinumab Ixekizumab Brodalumab |
| 长期使用效果比较 | 低 | 高 | 中 |
| 价格比较 | 低 | 高 | 中 |
| 注意使用族群 | 肺結核、HIV患者、B/C型肝炎患者注意使用 | 肺結核、HIV患者、B/C型肝炎患者注意使用 | 肺結核、HIV患者、B/C型肝炎患者注意使用 |
| 禁忌族群 | 怀孕或预备怀孕女性不建议使用 | 怀孕或预备怀孕女性禁用 | 怀孕或预备怀孕女性禁用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禁用 |
| 副作用 | 注射部位红肿、皮疹 | 注射部位红肿、皮疹 | 注射部位红肿、皮疹 |
照护
听完上述,你可能会觉得干癣十分吓人。的确,干癣虽无法根治,但是不用担心,通过用药、定期回诊,搭配饮食与生活作息配上适度运动并避免烟酒,还是可以将病症症状控制得宜,维持病人的生活品质。
更多参阅
- PASI score
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books/NBK534046/
其他药物相关文章
参考数据
- UpToDate-Psoriasis🔗
- British Association of Dermatologists guidelines for biologic therapy for psoriasis 2020 🔗
- 台灣乾癬協會 🔗
- 中央健保署 🔗
- Deficiency of serum concentration of 25-hydroxyvitamin D in psoriatic patients: a case-control study 🔗
- Trends in incidence of adult-onset psoriasis over three decades: A population-based study 🔗
- Mayoclinic-psoriasis 🔗
- 图片取自pixabay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