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淚的鱷魚?

你有看過流淚的鱷魚嗎? 童話故事中作為冷血動物的鱷魚常被刻畫成既狡猾又兇猛的動物,又怎麼可能為獵物流下淚水呢? 因此「鱷魚的眼淚」常被比喻為假慈悲或假善良。
事實上,鱷魚流淚並非童話故事裡才有的情節,而是真實世界會出現的自然現象。許多在亞馬遜熱帶雨林裡生活的鱷魚,在離開水面或進食時,會流下慈悲的淚水。
流淚背後的智慧
科學家研究發現鱷魚流淚的原因有幾項: 第一,在爬蟲類的瞬膜(第三眼瞼)上,有一個稱為「哈氏腺」(Harderian gland)的腺體,哈氏腺能夠分泌含鹽液體,用以潤滑雙眼。因為長時間處於水中,當鱷魚離開水面時會因為眼睛太乾而分泌液體,看起來就很像是鱷魚在流淚。
第二,可能是鱷魚在進食過程中,熱氣通過鼻竇而刺激到淚腺,導致淚水流入眼睛。
有些研究認為,鱷魚流淚是為了排除多餘鹽分,事實上,流淚可以幫助鱷魚排除少部份鹽份,但鱷魚實際的排鹽器官是位於舌頭上分泌鹽分的腺體,其構造和其他鳥類與海洋動物的鹽腺相似。
另外,也不是所有的鱷魚都會流淚,有些鱷魚只會在眼瞼旁溢出少許的分泌物,構不成流淚的現象。
什麼!蝴蝶竟敢在鱷魚頭上撒野?

然而,大自然的神奇不只如此。鱷魚流下的淚水除了能夠滋潤雙眼以外,還能被其他生物所利用。
首先,昆蟲會吸食鱷魚的眼淚。蝴蝶、蜜蜂或是蛾都有吸食鱷魚或是烏龜眼淚的記錄。這樣的行為叫作 「食淚症,Lachryphagy」,昆蟲從吸食淚液中,獲取裡頭的礦物質與胺基酸。這是在熱帶雨林常見的獨特景觀,因為在這些熱帶地區,昆蟲比較難攝取到鹽分與礦物質,但這些卻是供給昆蟲新陳代謝、生長、繁殖等重要的元素。而鱷魚的眼淚中,具有昆蟲所需鹽分及胺基酸,因此會吸引蝴蝶與蜜蜂前來吸食。
鱷淚症候群
醫學中,也少不了鱷魚的眼淚。「博格拉氏症候群」是一種進食伴隨流淚的疾病,因為類似鱷魚進食中流淚的行為,因此又被稱為「鱷淚症候群」。該疾病最早由俄國神經學家F. A. Bogorad發現,而以他命名。
博格拉氏症候群的病因是在罹患貝爾氏麻痺症(Bell’s palsy)*後,恢復過程中顏面神經神經再生異常所導致。最常見表現包含進食中單側反射性流淚,不過也有觀察到雙側都流淚的病患。
*註: 貝爾氏麻痺症是一種因為不明因素或病毒感染等原因,使供給顏面神經營養的血液循環產生障礙,造成顏面神經功能失調而引起顏面肌肉麻痺。
目前,臨床上治療包含: 運用胍乙啶溶液(Guanethidine)阻斷淚腺中的腎上腺素受體。還嘗試用溴化丙太林(Propantheline bromide)進行口服治療。然而,這些藥物的副作用超過了它們的治療效果,因此,不是首選的治療方法。另外,也可以選擇進行手術,切除淚腺的瞼葉。
博格拉氏症候群最廣泛的治療方法是將肉毒桿菌注射到淚腺中,它的作用是阻斷異常的副交感神經纖維影響腺體的傳輸,其效果可持續約6個月。
結語
“If that the earth could teem with woman’s tears, Each drop she falls would prove a crocodile.”
『要是婦人的眼淚有孳生化育的力量,她的每一滴淚,掉在地上,都會變成一條鱷魚。』 -莎士比亞《奧賽羅》
其實早在17世紀文學記載中,已經出現鱷魚的眼淚。如今,鱷魚的眼淚對我們來說已不是奇觀。相信只要願意觀察,處處皆是驚奇。今天簡單的介紹就到這裡,希望大家能對身旁的小生物有更深認識,搞不好你會發現更多和人類一樣有血有淚的小動物!
想了解更多與動物相關的知識嗎? 可以點閱下面連結喔~
參考資料:
- 鱷魚的眼淚?別鬧了!那只是潤滑液呀-國家地理頻道 🔗
- Modi P, Arsiwalla T. Crocodile Tears Syndrome. [Updated 2022 May 8]. In: StatPearls [Internet]. Treasure Island (FL): StatPearls Publishing; 2022 Jan-. Available from: 🔗
- No Faking It, Crocodile Tears Are Real – Science Daily 🔗
- 封面圖片取自pixabay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