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前陣子的奧運賽事掀起一波熱潮,想必大家都沒錯過吧! 我自己也不例外,看得意猶未盡,甚至開始期待起3年後的巴黎奧運。不過不曉得大家在長時間緊盯螢幕的同時,有沒有覺得眼睛十分酸澀疲勞,視力越發模糊不清呢? 現代科技發達,長時間使用電腦、平板、手機的上班族、學生,甚至是銀髮族,都難逃3C的魔掌,視力漸漸衰退。因此也常聽聞廣告裡所說葉黃素是3C族的救星。
甚麼是黃斑部
在認識葉黃素之前,先來認識一下「黃斑部」吧。黃斑部位於視網膜正中心,是眼睛結構中辨認光線與顏色最敏感的部位。而「葉黃素」、「玉米黃素」正是供給眼睛黃斑部的主要營養來源。這兩類色素都屬於類胡蘿蔔素,具有抗氧化、抗發炎、吸收光線、抵禦藍光的功效。並且證實能延緩黃斑部退化、近視以及白內障。 因此常被用來當作維持視力的保健品。
市售葉黃素常見有效成分
現今市售的葉黃素保健食品大多含有玉米黃素、山桑子萃取物、維生素A、E以及DHA、EPA等,成分大多屬於油溶性,因此常製成膠囊劑型,也建議飯後服用效果會達到最佳。其中,山桑子含有豐富的花青素,能保持正常眼壓、舒緩疲勞、改善夜間視力清晰度,預防夜盲症。維生素A、E則屬於脂溶性維生素,能抗氧化,保護眼部細胞免於氧化壓力。其他添加物如DHA、EPA則是魚油中常見成分,含豐富Omega-3 (不飽和脂肪酸),同時具有抗氧化、抗發炎的功效,有助提升細胞的保護力。總而言之,此類保健食品主要是透過抗氧化、抗發炎而達到細胞保護的效果。然而葉黃素的效益不是立即性,必須連續服用2至4個月,才能顯著提升視網膜黃斑部中的葉黃素濃度,達到抵禦藍光效果。
游離型葉黃素?酯化型葉黃素?
最後,提醒大家在選購的同時要注意自己買的是否屬於游離型葉黃素。一般來說,葉黃素可分為游離型(free form)與酯化型(ester form)。酯化型需先經酵素作用才能被吸收,而游離型則可直接被小腸吸收, 吸收效率是比較優良的。另外,消費者在購買相關保健食品時,也別忘了注意一下不同品牌成分與含量的差異,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產品喔!
參考資料:
圖片來自於 pixabay.com 🔗
Li, L. H., J. C. Lee, H. H. Leung, W. C. Lam, Z. Fu and A. C. Y. Lo (2020). “Lutein Supplementation for Eye Diseases.” Nutrients 12(6). 🔗
Kijlstra, A., Y. Tian, E. R. Kelly and T. T. Berendschot (2012). “Lutein: more than just a filter for blue light.” Prog Retin Eye Res 31(4): 303-315. 🔗
Age-Related Eye Disease Study 2 Research, G. (2013). “Lutein + zeaxanthin and omega-3 fatty acids for age-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: the Age-Related Eye Disease Study 2 (AREDS2)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.” JAMA 309(19): 2005-2015. 🔗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