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陣子陪媽媽去看復健科才知道原來媽媽的手受了傷。一開始只知道洗碗會覺得手部疼痛並且時常時有麻木的感覺。之後是因為疼痛加劇到肩膀,連做日常行為像是刷牙穿衣都沒辦法才決定去就醫尋求醫生的幫助。想必很多人都遇過手部受傷的經驗吧! 這種現象很常發生於重複運用手腕動作的人身上像是: 機械技工、木匠、打字員、及家庭主婦等,尤其好發於慣用手,而且症狀會因為工作而加劇。

腕隧道症候群是正中神經壓迫還是尺神經壓迫?
人的手是一個非常精密且靈巧的器官,手掌的神經主要由正中神經(median nerve)與尺神經(ulnar nerve)來支配:正中神經負責拇指、食指、中指、無名指半邊的感覺,而尺神經則負責無名指另外半邊與小指的感覺。若正中神經受到壓迫則會發展成腕隧道症候群(Carpal tunnel syndrome);尺神經受到壓迫則會發展成隧道症候群(Cubital tunnel syndrome)。
另外,頸椎神經根的病變,也是原因之一: 第5、6、7、8頸椎神經與第1胸椎神經會匯合成為臂神經叢,再分成正中神經、尺神經、橈神經等,參與手部的運動與感覺。第6與第7頸椎神經主要支配拇指、食指、中指的感覺,若發生病變時症狀類似腕隧道症候群;第8頸椎神經主要支配無名指及小指的感覺,若發生病變時症狀類似肘隧道症候群。而今天要來介紹的是較常發生的「腕隧道症候群」。

腕隧道症候群主要成因:正中神經壓迫
腕隧道症候群的主要成因是由於手腕內的正中神經壓迫,造成正中神經管轄的食指、中指與大拇指部位產生疼痛、麻木與針刺感。腕隧道是由纖維組織及手腕骨頭所共同形成的通道,頂部因有環腕韌帶蓋住,形成像是隧道的模樣而得名。
症狀
腕隧道症候群可以分為早期中期晚期三大時期。
- 早期常出現的症狀包含: 手掌出現麻木、疼痛等症狀,並會在夜間會加劇,隨甩動而暫時減輕。之後麻木、疼痛症狀逐漸在白天出現,且因重覆手腕動作而加重症狀。
- 中期常出現的症狀包含: 日常行為或動作出現障礙、無法抓握物品,麻木、疼痛症狀甚至會放射到手肘甚至肩膀。
- 晚期常出現的症狀包含: 手部活動功能受限並出現感覺喪失、肌肉萎縮等的情形。
族群
然而,聽起來可怕,但也不是大家都有危險因子。腕隧道症候群好發族群有: 重覆手腕動作的人、女性(為男性3~10倍)、孕婦、糖尿病患者、甲狀腺功能低下者、患有風濕性關節炎者、類澱粉沉積症者、體重過重者等。
診斷
但是要怎麼分別自己只是簡單的肌肉拉傷,還是已經罹患了此症候群呢? 臨床上以「神經傳導檢查」來診斷。神經傳導檢查是利用細微的電流刺激正中神經,來評估神經的反應以及其受傷程度。正中神經壓迫時,傳導速度會下降,提供醫生診斷的依據。
治療
治療方面,可分為非手術性治療(保守性治療)與手術性治療。
非手術性治療
- 豎腕副木的使用: 豎腕副木可以使手腕處於放鬆狀態,避免手腕過度出力來減少腕隧道內的神經壓迫。
- 使用類固醇: 注射或口服都是治療方法之一,主要是降低組織發炎來改善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狀。
- 腕骨鬆動術: 主要透過鬆動腕骨關節、增加腕隧道的空間,減少正中神經壓迫。
- 神經及肌腱滑動治療: 主要透過手腕運動,改善正中神經沾黏,減緩症狀。
- 超音波治療: 利用超音波使肌肉溫度升高特性,減少肌肉疼痛感,改善不適。
- 蠟療: 類似超音波使肌肉溫度升高特性,減少肌肉疼痛感,改善不適。
- 經皮神經電刺激: 利用電流刺激,激發腦內啡分泌,達到止痛效果。
- 服用維他命B群: 輔助用,維他命B群具有神經保護以及改善神經疼痛效果。
手術性治療
如果已經出現手部功能下降、肌肉萎縮及神經變性的情形,應盡早接受手術治療。手術原理是將形成腕隧道屋頂的橫韌帶切開,以減少正中神經壓迫。
預防
人手雖小卻有大大的潛能。手真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器官,但在使用的同時也應該避免過度的使用,在長時間使用後也要記得休息,幫手部拉拉筋。適度的休息並配合正確的治療,相信一定能改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狀,減少這個疾病對生活帶來的不良影響
參考資料:

